安博体育官网登陆入口.能源央企战略新兴产业“赶考”
发布时间:2024-05-14 05:53:58 来源:安博体育官网登陆 作者:安博体育官网
安博体育官网登陆入口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求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模式,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提升核心架构自主研发水平,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

  2023年9月,南方电网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前者融合了电力样本集、模型库、训练环境、算力资源等,为各类AI业务提供统一载体;后者突破了软硬件适配、预训练、模型微调等多个技术门槛,验证了研发自主可控大模型的可行性,目前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的发、输、变、配、用电各领域80余个场景实现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截至2022年11月,该平台接入风电、光伏发电场站超过330万座,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启动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销售、智能技服、智能制造等试点建设,“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实现60余年勘探开发数据的共享应用,智能加油机器人上岗运行。

  新能源产业范围包括新能源发电运营维护、发电及其相关设备的研发、发电量和功率预测等,涉及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产业。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3年9月底,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达8273万千瓦;截至2023年6月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光伏和风机装机规模达11621.99万千瓦,华能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华电集团新能源累计装机3755万千瓦,大唐集团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为3535.55万千瓦。

  除了布局新能源发电项目,全国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能源集团向上游发展风机制造。2021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将旗下的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提升为集团二级管理单位,完成了5.5兆瓦-176、6.5兆瓦-184和7.0兆瓦-195三台样机的研发工作,并衍生出11款机型产品。

  全国光伏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向光伏行业上游拓展。其旗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多晶硅产能达3300吨/年,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向12英寸硅片客户供应的企业,打破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认可的电子级多晶硅供应商。

  在新能源发电量和功率预测方面,南方电网公司研发出“夸父”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可为风电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和调度机构等客户提供高精度的预测服务,预测准确率可在国家标准要求基础上提升3%—7%。

  在新能源运营方面,2023年6月,华能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光伏监控系统——华能睿渥S316在华能青海共和世能光伏电站投运,通过对光伏电站电池组件、汇流箱、逆变器、交直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光伏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下简称“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以下简称“中海油”)在多个地区规划布局新能源项目,推动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2022年,中石油全年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在新能源新业务方面投资76.7亿元,同比增幅为252%。2023年2月,中石化启动建设鄂尔多斯3万吨/年绿氢项目;8月,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2023年7月,中海油首个陆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双碳”目标下,传统化石资源的运用逐渐由燃料走向材料,化工新材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石化产业核心产品乙烯为例,该产品可用于生产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胶膜、聚烯烃弹性体(POE)、锂电隔膜等新能源材料产品。

  2022年11月,由南方电网公司主导研发的两款国产220千伏绝缘料(即220千伏自主可控高压电缆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的多根电缆样品,在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顺利通过预鉴定试验,标志着国产高压绝缘料正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2023年5月,国内首条110千伏聚丙烯绝缘电缆在广州成功挂网并安全运行超过168小时。该电缆采用的新一代非交联型绿色聚丙烯绝缘材料,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发,在未来大型城市群建设、城镇化发展、海上风电并网接入、海洋经济开发及岛屿互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石化于2018年成立了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资本”),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石化资本在新材料产业的动作频繁,先后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廊坊市飞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广东埃力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彩客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材料科技公司。

  中石油于2021年成立了炼化销售与新材料子集团,将新材料业务提升到与炼化业务同等重要的主营业务地位,并于2021年底成立了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聚焦医用高分子材料、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弹性体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2022年9月,中国石油日本新材料研究院揭牌,面向全球新材料科技前沿开展合作研究。

  国家能源集团依托煤炭发展新材料。2022年9月,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其旗下的神华(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专注于绿色煤基材料和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市场应用。国家能源集团开发了多种功能型滚塑级交联聚乙烯材料,经神华(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应用在工程机械配件、危化品储运装备、海洋娱乐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四大领域。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

  电网企业在电力自动化及保护、电力电子等领域发力高端装备。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套电力微型智能传感器,攻克了我国电力高端传感器技术难题,已实现量产供货,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贵州等地规模化推广应用1.6万余套,有力支撑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主要由其旗下南瑞集团和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承担。2023年8月,南瑞集团自研自产的磁控式一二次融合成套磁控柱上断路器,在重庆市江北区10千伏黑茅线号杆完成安装,送电成功并投入运行。该产品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城网、农网架空线路,满足不同供电区域和各种供电线路的应用需求,有效控制和保护配电线路。

  发电企业则在发电机组上发力。2023年3月8日,由东方电气、中国华电等联合打造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示范机组顺利通过试运行。该机组实现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的空白。

  2023年6月,华能集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2.7兆瓦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在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完成吊装并网发电。相比传统单风轮机组,双风轮机组可降低成本10%以上,单机效率提高15%。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高端装备上发力。2023年7月27日,中海油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核心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声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处相当于蚊子飞行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

  中石油自主研发的CG STEER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具有造斜能力强、测量精度高、钻井速度快、井眼轨迹平滑、功能扩展性强五大技术优势,已在国内工业应用180余口井,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比降低成本30%,填补了我国陆上非常规油气国产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空白。

  2023年1月28日,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动压裂装置——SYL8000型电动压裂装置,在江苏油田花页4平台进行了首次现场应用。该装置最大功率为8000马力,实现了6000伏大功率电机和变频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1台可顶替3台常规2500型燃油压裂车,其投用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风险,加快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与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中和碳研究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和碳(北京)有限公司集合各界专业资源,深入研究“碳达峰 碳中和”相关部署,主动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培训、高峰论坛、展览展示、产业咨询等形式,探索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方向,产业园建设,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绿色金融,绿色农业等问题,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